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首场“无果而终” 以总理提出谈判目标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综合消息: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无果而终话报道称,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新轮新一轮加沙地带停火谈判首场谈判7日凌晨“无果而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日提出,加沙以方致力于三项谈判目标。停火谈判提出谈判
综合《以色列时报》、首场以色列陆军电台、总理法新社等消息,目标新一轮加沙地带停火谈判6日在多哈举行,无果而终首场谈判7日凌晨结束,新轮各方未能达成一致。加沙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谈判团队仍由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率领。停火谈判提出谈判以色列谈判团队成员包括以政府被扣押人员问题协调员、首场以情报与特勤局(摩萨德)和以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的总理高级官员等,但此前曾参与谈判的目标以方更高级别官员此次未参加。
路透社援引巴勒斯坦消息人士的无果而终话报道称,以色列谈判团队未得到充分授权,无法与哈马斯达成协议。但《以色列时报》等报道称,以总理内塔尼亚胡6日表示,“我派出谈判团队并给出明确指示”,谈判团队按照以方同意的条件努力达成协议。
内塔尼亚胡6日启程赴美前在机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方在停火谈判中致力于“三项任务”:确保所有以方被扣押人员获释,包括活着的人返家和死难者遗体归还;消灭哈马斯的军事和政治能力,确保其撤出加沙地带;确保加沙地带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他还称,即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的会谈,有望“推进我们都希望的结果”。
以色列第12频道电视台7日报道称,以官员透露,尽管存在障碍,但内塔尼亚胡“有兴趣达成停火协议”。
报道称,内塔尼亚胡坚持不允许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加沙地带战后治理中发挥作用。美方在该问题上的立场“有待观察”。
美国时政新闻网站AXIOS报道称,特朗普试图抓住以色列和伊朗达成停火的势头,确保加沙地带停火谈判在本周取得突破。除目前停火协议提案已包含的内容,特朗普还希望朝着“更大的和平协议”迈出一步。7日,他将就战争结束后谁来接管加沙地带、采取何种措施防止哈马斯重返加沙地带等“分歧点”与内塔尼亚胡磋商。(完)【编辑:郑云天】
(责任编辑:娱乐)
-
文/冯玲玲中新社国是直通车4日主办“能源中国——全面加速绿色能源转型 推动协同发展”活动。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在会上表示,自“双碳”目标提出五年来,中国已构建起完善的“1+N”气候政策体系,为绿 ...[详细]
-
中新网东莞7月6日电 题:澳门青年何颖贤:科创立潮头 以文体促交流中新网记者 方伟彬“筑梦大湾区 携手创未来”粤港澳台青年企业家湾区行(东莞)活动日前在东莞举办,活动由广东省工商联指导主办。其间,湾区 ...[详细]
-
台风“丹娜丝”或走出“Z字型”路径 盘点那些历史上奇葩台风走位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7月6日)早晨,台风“丹娜丝”已加强为台风级,预计今夜至明晨它将穿过台湾海峡,存在登陆台湾沿海的可能,随后一路北上,可能再度转弯,或登陆浙闽沿海一带,从而形成“Z字型”路径。台风“ ...[详细]
-
文化活动亲民惠民,文化建设才更富生命力推动更多文化活动和产品走入生活、亲近群众,人们就能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更真切感受文化的魅力不久前,音乐爱好者“打卡”天津共享钢琴的视频,引发关注。“打卡者”表示,他 ...[详细]
-
中新社里约热内卢7月6日电 当地时间7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里约热内卢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期间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李强表示,中国同埃塞建交5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始终真 ...[详细]
-
中新网石家庄7月6日电 题:华裔青少年探寻河北之美:触摸文化根脉 共叙山海乡情作者 赵丹媚“这件瓷器上的梅花好漂亮,是用什么材料画的?”“这盏灯是人拿着蛇的造型,是神话故事吗?”6日,260余名华裔青 ...[详细]
-
朝“问”健康丨夏季为何腹泻高发?如何高效“避雷”→一到夏季,许多人感觉自己的肠胃变“脆弱”了,动不动就会腹泻。轻则影响工作生活,重则脱水乏力。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夏季腹泻就诊率较其他季节高出30%。夏 ...[详细]
-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A股7日(周一)表现总体平稳,主要股指走势分化。板块方面,电力相关板块涨幅居前,表现亮眼。根据金融数据服务商东方财富的统计,当天电力行业、电网设备分别上涨3. ...[详细]
-
观点速览·金砖国家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捍卫者;·更高效支付体系助力金砖国家降低“美元依赖”;·中国在金砖机制当中发挥核心作用;·金砖国家加强人工智能合作缩小数字鸿沟。·“全球南方”国家可以发出更强大的共同 ...[详细]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山西兴县:发扬吕梁精神 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地处山西吕梁山区的兴县是抗日战争时期晋绥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八路军120师的主战场之一。晋绥军民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为保卫革命圣地延安筑起坚实屏障。如今,当地群众发扬吕梁精神, ...[详细]